十三行博物館

在一個晴空萬里的日子裡,我們一家人來到了這個台北第一座考古博物館
DSC_7772

因為九點半才開門,我們繞了一下外面,這道由主建築延伸出來這片高高窄牆,是指著觀音山上的大坌坑遺址
DSC_7773

而這三層樓的清水混凝土建築,象徵山型,側邊(左邊)延伸出來那片,就是上面所說的高高的窄牆,這是意指隱十三行與大坌坑兩文化的時間連結
DSC_7769

兩片窄牆的中間,其實是階梯,在裡面說話的回音很像機器人的聲音
DSC_7878

鋼構建築象徵海,看上去的樓梯扶把都是以放射狀指向海洋,斜緩的屋頂就象徵著以前十三行人,他們所生存環境中的沙丘,或是海中凸起的鯨背
DSC_7776

照片的左邊就是鋼構建築,象徵海,右邊就是清水混凝土建築,象徵著山,而中間有點傾斜的咖啡色建築,影射毀壞的遺跡及無法還原的歷史真相,那是一座連結著過去和現在,也是代表時間軸的斜倒八角塔。
DSC_7778

在民國46年的時候,有位飛官飛過這塊地,發現有不明磁性干擾,後來請地質學者來勘查之後,定名為十三行遺址,然後再由許多考古學家陸續挖掘出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物,陪葬品等 (這是館內模擬考古狀況)
DSC_7817

在民國78年至81年間,八里污水廠準備蓋在這遺址上,所以就引起了各方注意,一度掀起搶救遺址的熱潮
DSC_7820

一直到81年的時候,才確定十三行遺址只能保留原本遺址的五十分之一的面積,並且搶救其他在興建汙水處理廠時,所挖挖掘出來的出土文物,並設立十三行遺址文物成列館,87年的時候才開始蓋博物館,90年才落成今天的十三行博物館
DSC_7819

館內有很多十三行人的蠟像,作的栩栩如生
DSC_7823

還有介紹十三行人當時的生活
DSC_7830

這是當時他們住的房子
DSC_7833

十三行遺址挖出很多文物、骨骸、陶器等等
DSC_7839

最具代表性的是人面陶罐,這個人面陶罐是在挖掘墓葬時出土的文物,根據推測應該是作為宗教用途,並不常使用在日常生活中
DSC_7846

十三行人是生活在距今1800~500年前,他們屬於台灣史前的鐵器時代,也是目前唯一有確定,是擁有煉鐵技術的史前居民
DSC_7859

為什麼叫做十三行,其實是因為八里鄉頂罟村的別名叫十三行莊,而且據說在清朝的時候,這裡也是重要的貿易商港,約有十三家航郊在這裡經商,因此就有了十三行的名稱出來,不過也有學著說,十三行是原住民地名漢語音譯的結果
DSC_7869

這是出土的青銅器
DSC_7843

在整棟建築的四樓,還有一個時光空橋,這個時光空橋的盡頭可以看到觀音山上的大坌坑遺址
DSC_7807

在這時光空橋上,我們來看這群人在做什麼
DSCN4320

原來時光空橋的底下,是空的..只有一層玻璃和鐵網,館方說不怕的人,可以倒退著走,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因此這群人就往下看倒著走
DSC_7811

我......看到這個踩都不敢踩,全身開始發癢...只敢拉住旁邊的欄杆在往下看....
DSC_7813

第一次知道台灣有座考古博物館,而且就是十三行遺址的時候,突然覺得我真的太孤陋寡聞了,居然不知道台灣有這麼重要的文化資產...這裡還有很多資訊,我說也說不完,身為台灣人的你,建議一定要抽個空來了解台灣本土考古文化。
這是今天照片的連結:十三行博物館



  • 留言者: 丹丹麻
  • Email:
  • 網址: http://vinniefang.pixnet.net/blog
  • 日期: 2009-07-06 12:34:44
我也完全不知道原來十三行是考古博物館耶!!!!!
常常聽到、經過 但完全沒進去過 噗!
我也是台北聳呀 ><


版主回覆:(07/06/2009 10:54:33 PM)

哈哈,現在知道了,可以去看看





  • 留言者: summermom
  • Email:
  • 網址: http://summermom.pixnet.net/blog
  • 日期: 2009-07-06 21:37:28
我不知道倒著走有意思耶!
會看到什麼呢?


版主回覆:(07/06/2009 10:55:43 PM)

聽說會看到斷層,所以會感覺突然掉下去一樣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