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筆記】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

最近在看黃帝內經,一本養生的書,裡面有提及一些重點,找出來和大家分享,同時也自己做紀錄。


以下是從網路上擷取的文章,其他會在另做補充。


現在我們把一天分為24個小時,而在古代人們則把一天分為12個時辰,也就是兩個小時相當於一個時辰,所以日養生也叫 12時辰養生。12時辰和我們的五臟六腑以及經絡密切相關,在這]2時辰當中,每一個時辰都有一個經、一個臟腑值班,所以,我們要針對每一個不同的時辰來保養其相對的臟腑。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依照怎樣的次序鍛煉經絡才能符合氣血盛衰和經絡運行的規律。



子時(晚上11點~凌晨1點)--膽經值班--養生關鍵,就是要睡覺保護陽氣


這個時候是一天當中太極生命鐘的陰極,按照陰陽消長的規律,這個時候陰氣是最重的,而陰是主睡眠的,那麼我們就要遵從這個陰陽的消長規律,在這個時候我們要處於熟睡的狀態。大家注意,不是這個時候我們才上床,而是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已經處在熟睡狀態了。那麼什麼時候該上床呢?應該在10點半左右。


子時的時候,是膽經值班。我們疲勞時手臂高舉,就是伸拉膽經來振奮陽氣的一個動作。打一個哈欠以後,人也會比較精神一點,這也是膽氣升發起來的象。


中國古代養生強調,過午不時,是晚上吃的太飽,元氣和所有氣血都要來消化食物,陽氣就無法運行道頭上,就會失眠了。


膽氣在一陽生的時候,是剛剛長出來的陽氣,還很微弱,我們要特別保護這個陽氣,應該怎麼保護呢?最好用睡覺來保護,所以夜半的時候,我們就不要再去跳啊唱啊的,而應該睡覺。這時候要開始養陽氣,而養陽氣要從微小的時候就要保護它。
 
丑時(凌晨1點~3點)--肝經值班--肝經造血時間--養生關鍵為養肝血,一樣是要睡覺修復肝臟


丑時是1點到3點的時候,是肝經值班。肝經是主生發的,這個時候的陽氣比膽經值班的時候要生得大一點了。肝臟要解毒、要造血,就是在這個時候進行,所以半夜裡,千萬別去酗酒,千萬別沉迷於遊戲了。這個時候人體得休息,肝還要工作。有肝病的人多是愛熬夜的人,因為半夜肝要造血、要解毒,如果不給它喘息的機會,自然就容易發病。
同時肝氣足的人,就會顯得很聰明,反應也很敏捷。
 
寅時(凌晨3點~5點)--肺經值班-養生關鍵深度睡眠-號脈的最好時機
夜裡3點到5點是什麼時候呢?這時候叫做平旦。因為此時天氣要開始平衡了,陰陽開始平衡了。此時肺經值班,肺經會分配人體的氣血給各個器官。此時,天剛剛亮,年紀不大的人如果再凌晨3點~5點就醒,或是出現大汗淋漓的狀況,就是身體有出現不好的警訊了,要趕快就醫。

這時候中醫號脈是最準的時候。我們可以看你的脈硬不硬,脈硬呢,40歲以上的人要考慮是否得了高血壓;二三十歲的如果脈緊,可能是工作壓力太大,還可能是有焦慮症。又緊又硬的脈叫做弦脈,如果是弦脈就要考慮你是不是有高血脂、動脈硬化了。
 
卯時(早上5點~7點)--大腸經值班-養生關鍵空腹喝水,應排便,排出毒素
此時是大腸值班的時候,它是早上5到7點鐘。12時辰養生有個重點,就是卯時起床後要喝一杯空腹水,有便秘的人這樣做就可以幫助你減輕便秘。因為大腸在此時精氣開始旺盛,大腸一鼓動,再加上你的水的幫助,大便就下來了,就能幫助你解毒。要知道大便裡的毒占人體所有毒的50%。卯時氣血流注於大腸經,卯時在天地之象代表天門開,代表二月,萬物因陽氣的生發冒地而出,故是排便的最佳時機。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寅時肺氣實了,卯時才能正常地大便。
 
辰時(早上7點~9點)--胃經值班--養生關鍵一定要吃早餐


到辰時的時候,是胃經值班了。這個時候是7到9點,7點鐘我們要吃早飯了,而這個時候是胃經值班,所以,胃在此時是最容易接納食物的。早餐一定要有動物蛋白,要有一味葷,比如說你鹹菜就泡飯就不行,得加上一點有動物蛋白的東西,要有一點肉,或者雞蛋。
上午是陽氣最足的時候,也是人體陽氣氣積最旺的時候,所以此時吃飯也比較容易消化,到9點以後,就是脾經值班,脾經能夠透過運化,把食物化成精血,然後輸送到五臟去,所以早餐吃得再多,也不怕胖。
 
巳時(早上9點~11點)--脾經值班--養生關鍵運送養分。工作學習的第一個黃金時間
接下去上午9到11點是巳時,這時是脾經值班的時候。脾經是主消化的,這個時候,它要吸收營養。而這個時候也是大腦最具活力的時候,是人的一天當中的第一黃金時間,是老人鍛煉身體的最好時候,是上班族最出效率的時候,也是上學的人效率最高的時候。所以,我們必須吃好早飯,保證脾經有足夠的營養吸收,這樣,大腦才有能量應付日常的運轉。
 
午時(中午11點~下午1點--心經值班--小睡片刻有益健康兼養陽氣
午時11點到1點的時候,是心經值班。這個時候大家要注意,心經值班的時候我們要吃午飯、睡午覺,因為按照太極陰陽氣化規律,這個時候陽氣最旺。《黃帝內經》說,陰是主內的,是主睡覺;陽是主外的,主蘇醒。午時是陽氣最盛的時候,我們吃完午飯稍事休息繼續工作,這個時候也出效率。陽虛的人這個時候就要好好地睡上一覺,最養陽氣。那麼陽氣不虛也不盛,正常的人怎麼辦呢?我們午時只需休息半小時到一小時,養養我們的心經。因為我們的心臟很累,除非你身體很強的人,你可以不睡午覺,一般的話我們還是要睡午覺。
睡午覺要平躺,這樣可以讓大腦和肝臟得到血液,有利於大腦養護。《黃帝內經》有一句話,叫做「臥,則血歸於肝」。你要平躺,這樣血液才養肝。肝臟對人體有個重要的分布血液的作用,你睡午覺起來以後,肝臟就可以把血液輸送到你的大腦,保證你的工作效率,所以午覺最好要平躺。平躺還有一個什麼好處呢?就是保護你的頸椎、你的腰椎。人的骨架就像房子的柱樑,一天到晚地撐著身體,何其累也,所以你看年紀老的人,骨頭的病就多。午睡躺下,頸椎可以得到休息,腰也可以歇一會兒,長此以往,你就不會得腰椎增生、頸椎病,也不會得坐骨神經痛等病,所以午時午休是很重要的。
 
未時(下午1點~3點)--小腸經值班--吸收營養精華,保護血管多喝水
午時過了以後,1點到3點,就到了未時,這時小腸經值班。小腸經把食物裡的營養都吸收得差不多了,都送到了血液裡邊,血液裡邊就滿滿當當的,就像上下班時候街上的車,十分擁擠。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喝一杯空腹水,或者是茶也行,這是用來稀釋你的血液。因為人體這個時候血液營養很高,很黏稠,所以要稀釋血液,這樣才能起到保護血管的作用。
 
申時(下午3點~5點)--膀胱經值班--工作學習的第二個黃金時間


未時過了就到申時了。下午的3點到5點之間,大家要注意了,這是我們的第二個黃金時間。這個時候小腸經已經把中午飯的營養都送到大腦了,大腦這時候精力很好,要抓緊工作,提高效率。
在小便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養生原則,就是要咬住後槽牙。因為腎主骨,牙齒是腎精的外線,牙齒也是骨頭的象,他在骨頭中市最為密固的,也是收斂氣最足的。牙齒好不好,也是腎氣的問題。
小便時咬住牙關可以收斂住自己的腎氣,讓他不外洩。
 
酉時(下午5點~7點)--腎經值班--預防腎病的最佳時期
那麼到了酉時,也就是傍晚的5點到7點,這時候是腎經值班,我們要再喝一杯水。這一杯水非常重要,它可以幫我們把毒排掉,還可以清洗你的腎和膀胱,讓我們不得腎結石,不得膀胱癌,不得腎炎。
許多人口味越吃越重,可能是元氣已經大商,腎精不足,所以需要靠辛辣、通竄的東西來把他調起來。
 
戌時(晚上7點~9點)--心包經值班--養生關鍵保持心情愉快,工作學習的第三個黃金時間
再往下,到了7點到9點,此時是心包經值班。心包經值班的時候呢,我們的心氣比較順了。這個時候是我們一天當中的第三個黃金段,這個時間你可以學習,可以去散步去鍛煉身體。但是,當心包經值班時間快結束時,可能是你散步回來以後,你需要再喝一杯淡茶水或者是水,讓你的血管保持通暢。
同時每天晚上臨睡前,撥心包經十來次,這樣敲打下去,可以排除自己的鬱悶和心包積液,對身體非常有好處,根據人體使用手冊上說,這樣還可以減肥喔~因為心包積液可以排除,排除後心臟的活力就會加強,也因為心臟活力的加強而促進全身身心的代謝加強。
如何撥心包經,用手指掐住自己腋下裡邊的一根大筋,然後就可以撥動它;當撥到這根大筋的時候,小指和無名指就會發麻;這個大筋底下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叫做「天泉穴」,用手掐住他,手指感到發麻,就表示位置對了。

亥時(晚上9點~11點)--三焦經值班-養生關鍵陰陽協調享受性愛-準備休息
然後就到了亥時,亥時就是晚上的9點到11點,這時候應該休息,準備睡覺,或者是夫妻融洽等等,這都是最佳時間。到10點半你就一定要上床了。

到此為止,12時辰養生就全部介紹完了。它的規律就是要按照經絡和臟腑,還有陰陽氣化來進行養生。我總結了一首歌訣,有助於您更好地遵照12個時辰來養生:
 
寅時天亮便起身,喝杯開水樓下行;
定時如廁輕如許,卯時晨練最宜人;
辰時看書戲幼孫,巳時入廚當灶君;
午時進餐酒少飲,未時午休要抓緊;
申時讀報寫詩文,酉時戶外看流雲;
戌時央視新聞到,閉目聆聽好養神;
亥時過半快洗漱,子時夢中入畫屏;
丑時小解一時醒,輕摩三丹氣血盈;
脈絡通暢心如水,一覺睡到金雞鳴。



  • 留言者: 風雲aresing
  • Email: aresing@livemail.tw
  • 網址: http://www.webrush.net/aresing/t
  • 日期: 2010-05-12 11:53:27
我也很喜歡《黃地內經》,引用您的網誌到我的部落格,歡迎您經常到風雲aresing的部落格,並給予賜教。謝謝您!

>>> published by 風雲aresing ~陳永強
雲端舞台成就非凡,簡址就在,to./kes
養生智慧的部落格,簡址就在,to./kew
經理民宿的部落格,簡址就在,to./kex
雲端社群的朋友在http://facebook.com/aresing


版主回覆:(05/13/2010 08:16:19 AM)

歡迎引用,只要註明出處,謝謝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