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筆記】肝臟的膽汁代謝功能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年紀慢慢的大了,無形中會開始注意很多健康的資訊,就算不想看到,也會突然出現讓我看到,比方說前幾天很無聊,轉著轉個看到discovery的時候,剛好在介紹說,原來我們身體的膽汁,是肝臟製造的,不是膽囊,膽囊只是扮演一個暫時儲存膽汁地方的腳色而已。
而這個膽汁,作用可大了,過多,過少都不行。而要維持肝臟的功能,水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腳色。膽汁主要的成份為膽鹽,膽紅素及膽固醇,氯化鈉,碳酸氫鈉,鈣等等的無機鹽類,每天約分泌200-800ml,膽汁可以將肝臟由血中清除的各種不同的物質加以排除,膽汁的功能如下:

幫助脂肪之消化
膽汁的膽汁酸以及鹽酸,可以以降低表面張力的作用來乳化脂肪,讓脂肪有利於被消化。

促進脂肪之吸收
當膽汁與脂肪酸結合時,將會形成為水溶性之複合體,這樣形式的脂肪將有利於被吸收。

促進維生素的吸收
膽汁的成份有助於脂溶性維他命如A、D、E、K的吸收。

促進鐵及鈣的吸收

輕瀉的作用
膽汁具有輕度輕瀉的功能。

刺激膽汁的形成
膽汁在腸道內被吸收,再進入肝臟,進行還原作用,再次生成及利用。

防止腸道內的腐敗
可以促進腸道內的醣類,脂肪及蛋白質的消化,減少腐敗的機率。

排泄作用
膽汁具有將荷爾蒙、膽固醇、藥物或毒物的排泄作用。





肝、膽一家親!膽汁由肝臟分泌,具消化脂肪與協助代謝膽固醇、藥物及毒素的作用,倘若肝臟出問題,造成膽汁分泌不足或滯留,不僅影響消化功能,還可能伴隨多種嚴重併發症。


膽汁由肝臟細胞分泌


一般所說的黃疸,醫學上稱為膽汁滯留。膽汁由肝臟細胞分泌,經由膽管、歐迪氏括約肌、十二指腸等,在小腸中與食物混合,幫助食物的消化及吸收,最後再經由糞便排出體外;而在膽汁流通的過程中,膽囊就像個蓄水的水庫,專門儲存和濃縮膽汁之用。


正因為膽汁會從糞便中排出,所以糞便才會呈現出黃褐色。一旦膽汁滯留,糞便中少了膽汁,顏色就可能變淡或變白。所以,如果有一天,排便時發現糞便的顏色很淡或很白,皮膚上又有黃疸現象,就要懷疑,可能肝臟或膽管等器官出現問題了。


膽汁具消化及排洩功能


膽汁由肝臟細胞分泌而來。肝細胞是人體很大的代謝工廠,當血液循環流到肝臟,肝細胞會把血液中的養分、藥物、代謝物、毒物等,在肝細胞裡運作後所形成的廢物送到膽管,經由膽道、膽囊把膽汁的各種成分濃縮混合後,就形成了最後排出的膽汁。


膽汁具有消化及排洩功能。膽汁是一種複合成分,膽汁中的膽汁酸,能消化脂肪及脂溶性維生素;膽汁中的膽紅素,是血紅素的代謝物之一;另外,膽汁也是一種身體的排洩管道,讓身體的脂質、膽固醇、藥物、毒物等的代謝物由此排出,一旦膽汁滯留,膽紅素也是形成黃疸顏色的原因。


肝功能不佳 影響膽汁分泌與代謝


當膽汁滯留、膽道受阻或肝功能受損,就會影響膽汁的分泌與代謝,而出現黃疸。影響膽汁代謝的疾病,可簡單分為肝細胞與膽道兩方面的問題。


肝臟細胞出問題,例如急性肝炎、猛爆性肝炎、肝硬化等肝臟疾病,或藥物導致肝臟出問題、肝臟缺血、感染、先天性膽汁分泌異常等時,膽汁的分泌製造就會受阻。而膽道問題,例如:不算罕見的小兒膽道閉鎖,會造成膽汁無法引流;成年人也常見如膽結石等塞住膽道,或膽管內外的腫瘤壓迫等,都會造成膽汁流通上的障礙。這些肝細胞與膽道方面的問題,就可能造成膽汁滯留,形成我們所看到的黃疸。


黃疸、排灰便 膽汁代謝異常警訊


當膽汁代謝異常,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會增加,一旦膽紅素濃度高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皮膚或眼白(鞏膜)的部分,出現黃疸;過多的膽紅素隨尿液排出也會造成茶色尿;若膽汁滯留則使得糞便中少了膽汁的「潤色」,糞便顏色就可能變淡或變白,形成白便。


還有一種很容易被忽略、卻也頗常見的膽汁代謝異常症狀,就是皮膚癢。因為膽汁中的膽汁酸無法排出體外,在血液中濃度升高,會刺激皮膚,造成皮膚癢感。例如:有1名老先生因皮膚癢到皮膚科治療,服藥1、2週均未見好轉,直到出現倦怠感、黃疸、發燒等症狀,轉到肝膽科檢查,才發現因膽結石引起膽道發炎、造成膽汁滯留,才會引起最初的皮膚癢症狀。


膽汁分泌不足 影響消化功能


此外,膽汁不足時,消化功能、尤其是脂肪的消化會受影響,容易造成腹瀉、油便、體重下降等,長期下來可能造成脂溶性維生素A、D、E、K等的缺乏;若是膽結石引起的膽汁滯留,有時造成膽道發炎,還會有上腹部疼痛、發燒等症狀,有些人疼痛的位置不明顯,可能就只會一直覺得肚子痛,而說不出明確的疼痛位置。若是兒童有膽汁代謝異常問題,甚至會使身高、體重等生長發育受到影響。


長期或嚴重的膽汁滯留,會引起肝硬化及相關之併發症。如果肝臟問題嚴重到肝衰竭,甚至還可能造成患者意識不清、昏迷等症狀;有時猛暴性肝炎引起肝衰竭,黃疸是第一個出現的症狀,因此若鞏膜或皮膚突然變黃、有明顯的茶色尿,一定要儘速就醫。


血液及影像檢查可做診斷依據


膽汁代謝的異常,除了觀察是否有黃疸、白便、皮膚癢等3種症狀之外,還可以經由以下檢查來確認。


抽血檢查肝膽功能:檢查膽紅素(bilirubin),過高表示膽汁滯留,可據此判斷是否膽汁滯留造成黃疸,或只是臉色蠟黃。檢驗GOT、GPT可知道肝功能如何、肝細胞是否受損等;肝細胞受損可能使膽汁代謝異常,但反過來,膽汁滯留也可能使膽汁累積在肝臟而傷害到肝細胞。檢查膽道指數ALP及GGT,過高表示膽道阻塞或肝發炎等。
影像檢查:如腹部超音波等,可以查看膽管、膽囊等有沒有結構上的問題,如擴張、結石、腫瘤或肝硬化等;有必要時,再做進一步的影像檢查,如電腦斷層掃描、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檢查或攝影(ERCP)、膽胰管專用MRI(MRCP)等。
肝穿刺:看肝細胞及肝內膽管是否有病變。
及早診治 效果較佳


一旦發現肝臟的膽汁代謝功能受損,越早檢查治療,效果越好,因為造成的病因可輕可重,例如肝炎、結石、腫瘤、膽道閉鎖等,大多是可以治療的;但拖延越久,損傷越大,甚至造成肝衰竭,危險性就高了。因此即使是第1次出現黃疸,也要儘快就醫檢查。


要維護好肝臟的膽汁代謝功能,最好的方法就是少油、多蔬果的健康飲食,控制脂肪與膽固醇的攝取,脂肪可由中鏈脂肪酸代替;一旦有肝發炎等異常,應及早治療,有膽道發炎、膽汁滯留等病史者,務必定期追蹤檢查。保持排便暢通也很重要,因為下游暢通,才不會影響上游的運作。




 


很容易的在網路上就找到兩篇,這裡還有圖片解說,有空的人真的要多看看。


前些天看到一本書,上面也寫著家裡有一個人生病,就會影響到全家的作息運作,一個老人家生病,可能就需要三四個人照顧他,我想,慢慢的將這些平常吸收到的資訊,整理在自己的BLOG裡面,也來警惕自己,要多多照顧自己的身體,不要讓自己的身體變笨,變呆,連警報都不懂的拉,這樣就不妙了。



  • 留言者: 杏仁小姐
  • Email:
  • 網址: http://misha52886.pixnet.net/blog
  • 日期: 2018-11-27 16:19:45
我家狗兒目前就是膽汁酸異常~好煩惱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