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自受

最近搞懂一件事情,以前不是常聽說,不要做壞事,小心報應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

但是因果是自作自受,不會代受,所以實在是讓我困惑很久。

剛好在這裡看到有人提出佛經裡,因果並不會子代父受,而是自作自受。

泥犁經: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受福,惡自受殃。

涅槃經:父有過惡,子不獲殃;子有過惡,父不獲殃。各自之死,善惡殃咎,各隨其身。

地藏經: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岐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

無量壽經:善惡報應,福禍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這不算是子代父受,而是因為自己種的【A因】,在【A果報】的時候,會吸引類似【A果報】的【人、事、物】的【共業】出現。

共業和別業會互相影響,所以乍看之下 很像是子代父受, 但是並不是,只是機緣成熟了,並沒有誰代誰。

光師打比方說,【子女的基因是遺傳自父母。通常父母會有怎樣的言行思想取向,子女基因裡也容易存在著相同模式。再加上後天成長過程裡的耳濡目染,就更容易凸顯出相同特質出來。

然而,即便是同卵雙胞胎也不見得日後個性都會必定一樣,因為各自即使遇到相同的事,感受與學習也不會完全相同。所以子女也不是不可能跳脫父母的思維言行模式,再加上時代變遷,教育成長環境大異,也有可能導致子女日後的思想言行逐漸迥異於父母的狀況。

因此,孝悌之家亦可能出不肖子孫,歹竹卻也可能出好筍。

因果不見得都必只是往世前生之造,今生所思想言行也是因。只是機緣是否成熟而先後不一顯現出果報而已。

當自己的靈智提高的時候,就算業果現前,在當下面對處理的方式也會注入變動因素而導致不同結果。

好比說,當有人發生爭執衝突時,衝動的用三字經開罵,被罵者的反應若是也很激烈,那可能這樁衝突就演變成命案,但若一方反應是冷靜理性,對方可能就罵不下去,而停止衝突繼續擴大。

這也就是說,雖有其因,業力不可逆,但面對處理的努力仍是有意義的,並不是所有事都註定得好好的連結果都不可改變。倘若如此,那麼我們的生命軌道就是被規範住無法跳脫,天生好命的就在家躺著享福,歹命的就操累到死,那這世間有何公平可言?
所以,不要亂種壞因,其種種的惡果,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而我們不知道之前到底種過什麼因,那也沒關係,趕快提升自己的智慧與能力,將來果報到的時候,就會多一點承受力。

PS有關共業,可以看看此篇



  • 留言者: bettydodo
  • Email:
  • 網址: http://bettydodo.pixnet.net/blog
  • 日期: 2010-05-24 13:18:36
唉....


版主回覆:(05/24/2010 03:25:49 PM)

噗.....

留言